巴戟天烘幹工藝
巴戟天,爲雙子葉植物綱、龍膽目、茜草科植物,長3-13厘米,寬1.5-5厘米,前端短漸尖,基部鈍形或圓形。巴戟天的幹燥根,根呈扁圓柱形,略彎曲。主產于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巴戟天葉薄或稍厚,紙質,幹後棕色,長圓形,卵狀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,長6-13厘米,寬3-6厘米,頂端急尖或具小短尖,基部純、圓或楔形,邊全緣,有時具稀疏短緣毛,上面初時被稀疏、緊貼長粗毛,後變無毛,中脈線狀隆起,多被刺狀硬毛或彎毛,下面無毛或中脈處被疏短粗毛。側脈每邊5-7條,彎拱向上,在邊緣或近邊緣處相聯接,網脈明顯或不明顯。葉柄長4-11毫米,下面密被短粗毛。托葉長3-5毫米,頂部截平,幹膜質,易碎落
采用15p熱泵機組,烘幹900-1000公斤的巴戟天,把溫度設定在60℃-65℃,把巴戟天烘至6成幹,約6-8小時停機,這時比較容易去掉巴載天的木心。去掉木心後再蒸制,然後用篩盤裝起來,再次推進熱泵烘幹機所匹配的烘幹房中。這次將巴載天的烘幹溫度設定在45℃-65℃,濕度約20%,烘10小時左右完成烘幹。
相比較傳經的日曬或土爐加工,使用熱泵型的巴戟天烘幹機,其好處在哪裏呢?巴戟天采收極有講究,工具應清潔無汙染,起挖時要小心翼翼,不能斷根、刮傷根皮。挖出之後,需要立即抖去泥土,剔除破損、腐爛變質的部分,記錄采收地點和日期,再送去加工場,清洗、修剪、烘幹、抽芯。加工好的巴戟天,被送往陰涼庫妥善保存。根據藥典規定,巴戟天半成品水分含量本應在15%以下,但因爲南方空氣濕潤,要求更加嚴格,水分含量必須控制在10-11%。在對巴戟天進行烘幹加工前,須首先把巴戟洗幹淨,切斷,然後放開水裏面燙一下,再用篩盤裝起來推進熱泵烘幹機所匹配的烘幹房中,用60~65的溫度對巴戟進行烘幹,十幾個小時候後就可以取出烘幹了的,烘幹效果很好幹巴戟了。
- 上一篇:板栗烘幹工藝和解決方案 2021/7/27
- 下一篇:瓜蒌烘幹工藝和技術 2021/7/27

